美國又要“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
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刊出一則報道:美國政府考慮禁止向中國公民簽發留學生簽證!這一消息爆出后,迅速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蔓延,受到廣泛關注。
家長和學生們都不免越發擔憂,赴美留學之路是否還能順暢,美國會不會真的取消發放中國留學生簽證?
小通想說的是,請大家莫焦慮、莫慌張,事情真的沒有那么夸張和恐怖。
先來仔細看下FT這條新聞的正文內容:
美國政府中曾有人向川普諫言,主張禁止向中國公民簽發留學生簽證,但考慮到對美國經濟以及中美兩國外交關系的雙重影響,這條激進主張被暫時擱置。
白宮內部針鋒相對,“中國留學生禁簽”提議被擱置
早在今年6月,美國國務院宣布收緊對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簽證,以期降低敏感學科情報被竊取的風險。
而據《金融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內部曾有過更為極端的建議,即完全斷絕中國人赴美留學的可能性。
提出這個大膽主張的幕僚正是特朗普非常倚重的移民事務顧問——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這位年僅33歲的小哥不僅參與了川普上臺后所有移民政策的制定與決策,他的名字幾乎與川普移民改革的大招全部掛鉤,包括“禁穆令”、“零容忍政策”等等。
米勒極力主張無論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國境線上全力阻擊、抵御合法、非法移民,是個名副其實的白宮鷹派人物。
去年12月白宮了一則新的“國家安全策略”,其中提到要“重新審核簽證手續,減少由非傳統性質情報收集者執行的經濟盜竊行為”(review visa procedures to reduce economic theft by non-traditional intelligence collectors)。
而這項策略性文件里確實也有提到,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在科學技術領域對國際學生采取一定的“限制手段”。
米勒正是瞅準這個背景,不僅提出了禁止中國學生赴美求學的建議,還嘲諷說真正會因此受到打擊的只有美國少數頂級高校。
為什么米勒的提議又被擱置了呢?
據三個“很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向《金融時報》爆料,有人在現場反駁米勒稱:如果中國籍學生真的全面無法來美國求學,那么遭到嚴重打擊的才不止招生嚴格的常青藤學校,還有其他更多大學和學院,幾乎全美高校各種遭殃!
說到這里,就必須提一下這位現任美國駐華大使的特里·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先生,正是他與米勒各執一詞、針鋒相對的辯論,直接引導了目前這項政策被暫時擱置的局面。
雖然這位布蘭斯塔德先生并不是什么“親中派”,但他之前任職的機構以及美國駐華大使館都曾向特朗普報告稱,目前美國對中國在服務業方面處于貿易順差狀態,其中一大部分正是來自中國學生在美國的生活、休閑、課外開銷。
而正是“貿易順差”這四個字,真正擊中商人特朗普先生內心最大的軟肋,于是乎,美國總統特朗普選擇了讓“禁發學生簽證”這件事暫時擱淺,以免把中國惹得太過分,不好收場。
拒絕中國留學生,美國經濟或將遭受巨大傷害
既然提到貿易順差,我們就來看看NAFSA(美國國際教育組織)算過的一筆賬。
目前在美國大學的國際生是100多萬人,其中35萬左右(數據)的學生來自中國大陸,是美國國際生最大的生源國。
NAFSA對-2020學年度國際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算了一筆賬,他們認為,留學生一年貢獻了37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每一個留學生,能為美國創造3個就業機會。
如此算來,中國大陸留學生一年為美國貢獻的經濟價值在130億美元左右,創造的就業崗位超過100萬個。尤其是對于一些中國學生集中的一些學校和像加州,紐約和麻省這樣的地區,如果大幅消減中國學生數量,不良影響會非常明顯。
所以美國因為經濟和外交方面的種種考慮,一再擱置極右派的極端提議。
拒絕中國留學生的提議并未通過,卻已經讓一眾美國人自己先惴惴不安了起來。一家美國本地智庫機構(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移民專家愛德華·奧爾登(Edward Alden)就如此評論道:
“拒絕一大票外國學生,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
Turning away foreign students would do enormous damage to the US economy.
“美國一直以來都能從全世界最有才能的移民人士中吸引到最大比例的人才,這是因為他們到美國是為了在這里的全球頂級名校中就學。
如果我們把這個渠道關閉,美國將變得更窮、更弱。”
The US has long attracted the lion’s share of the world’s most talented immigrants because they come here initially to attend the world’s best universities.
If we shut off that pipeline, the US will become poorer and weaker.
而在《金融時報》文章評論區,外國網友們的態度更是直白:“為啥要禁止那些什么都沒做錯的學生入境?就因為他們是中國人,還是因為總統一句‘所有中國學生都是間諜’?這話有什么證據嗎?有人能給我解釋下這個邏輯不?”
中國學生留美就業和學術環境日益困難已成事實
中美貿易戰的陰影一直揮之不散,中國留學生留美就業形勢并不樂觀。
先有去年4月 “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行政命令——對H1B簽證的申請人嚴格審查。今年年初又傳出針對中國高端人才的“反千人計劃”——美國國防部可以終止向參與中國、伊朗、朝鮮、俄羅斯人才計劃的學者提供資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等STEM專業的敏感行業,一定會被美國嚴加審視。
中美關系相愛相殺,“中國留學生禁簽”絕對小概率
小通認為,考慮到幾十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境內學習、生活為美國帶來的正面經濟影響,每年大量優質留學生畢業之后為美國社會輸出的優秀技術人才,相信美國納稅人高薪養著的政府最高智囊團不會施行這種“一棒子打死一片”的愚蠢政策。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復雜、最難駕馭的大國關系。作為當今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國家,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關系具有遠超雙邊的全球性影響。中美正式建交接近40年,隨著關系發展,兩國共同利益不斷增多,兩國關系中的矛盾分歧點也越來越多。但從長遠來看,中美雙方的關系一定是彼此需要、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
外交部長王毅先生9月底在美國紐約出席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上,在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發表的主題演講中提到“中美關系是我們的共同資產,需要我們一齊呵護”。
中美貿易戰只是中美歷史關系長河中的一個動態階段,在當下可能還會有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釋放出來,也一定會牽動很多國人的心。但越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更應該跳出來看問題。對于選擇和規劃去美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全面禁止中國學生留美絕對是小概率事件。